【美】蓋爾·拉夫特
  已經爆發100周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曆史來說並不是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因為一戰距離中國十分遙遠。但100年後,隨著世界由單極體系轉向多極體系,愈發類似於一個世紀之前的全球體系,那場戰爭中的某些經驗教訓對於未來將成為全球大國的中國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這場戰爭留給我們的一個教訓是,全球化和經濟相互依存並非和平與穩定的保證。在一戰之前的數年間,世界經歷了最大規模的全球化,安全的海上運輸線、電報和自由貿易政策使得商品、資本、信息和勞動力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流動。1909年出版的一本名為《大錯覺》的暢銷書認為,歐洲國家的經濟相互依存,彼此之間發生戰爭是無用的,因此也不可能發生戰爭。隨著戰爭的爆發,全球化停止了,數千萬人在戰場上死亡。今天,《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將這一觀念推而廣之:在全球化時代,任何兩個擁有麥當勞的國家都不可能彼此開戰。但若面對民族主義和宗教狂熱的壓力,全球化作為穩定力量的作用將會被弱化。
  全球化世界遠比錶面看起來更加難以應對。在經濟艱難時刻,反對自由貿易的阻力便會出現,國內要求施加關稅和保護主義的壓力便會增大,開放的移民政策往往會帶來嚴重的挫折感和排外情緒。這些國內壓力將會讓經濟上彼此依存的國家之間產生深深的裂痕。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引發戰爭。如果全球經濟持續陷入掙扎,20世紀初期出現在歐洲的反全球化力量可能會再次上演。
  另外一個教訓則是聯盟的危險性。一戰便是聯盟義務如何將地區衝突演變為全球衝突的典型範例,大國被迫代表小型附庸國彼此開戰。早在戰爭打響的100多年前,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曾警告稱,條約將會讓美國陷入不必要的戰爭風險之中。直至二戰結束,他的警告才受到重視。但美國當時已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組成了北約。3年之後,美國又同日本簽署了安保條約。時至今日,美國共有60個條約同盟國。看起來,美國不太可能會與日本一道在東海島嶼問題上對中國開戰,也不太可能會因為前蘇聯加盟國的問題與俄羅斯開戰。但在100年前,法國和英國同樣不應該與德國開戰,奧地利和匈牙利也不應該因為塞爾維亞的邊緣衝突而開戰。但這些戰爭最終都爆發了,歷史還有可能會重演。
  當美國在東歐和亞洲愈發深陷聯盟義務之時,中國應避免落入同樣的聯盟陷阱。儘管朋友和經濟伙伴數量在不斷上升,中國也因為在世界範圍內缺少戰略盟友而飽受詬病。但缺少戰略同盟不一定是問題。正如一戰教給我們的那樣,同盟並不一定會帶來安全。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恰恰相反。弱小的盟友會將大國拖入戰爭。許多專家都認為,大戰時代已經結束。我們希望這會是事實。吸取1914年的經驗教訓能幫助世界避免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戰。▲(作者是美國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執行所長、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高級顧問,本文由王曉雄譯)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77ssyad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